西南丝绸之路据估计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存在,公元前4世纪就已十分
繁荣,比北方丝绸之路要早几百年。从成都经大理或昆明、保山、腾冲到缅甸、
尼泊尔、印度、阿富汗等国家,古称:“蜀身毒道”。其中经过滇西一段,在汉代
时扩建,称“博南道”。缅北地区在元、明及清朝前期属腾越府管辖。在宋元时期
就有几次大规模征战,历史上称“元朝开滇”。
据英人伯琅氏云:缅北翡翠于13世纪为云南托夫所发现。至元二十年(1
283),诸王“相吾苔儿”攻缅,下太公城,得珍珠珊瑚绣七宝束带无数。元大德
中期,云南平章薛超兀儿率官军一万两千人,大胜而归。所指珠宝是否有翡翠还
须进一步考证。伯琅氏所指正是此时。
腾冲华侨先辈尹子章、尹子鉴的《艺草合编》云:缅甸玉石(翡翠)于公元
1443年为当地土人从河中发现,后来华人也先后发现了几处玉矿,遂取之,拿
到三亚拱(密支那)与腾冲边民交易。说明明正统年间(1436~1449)腾冲人
即在孟拱所属野人山(帕岗)设厂开采翡翠了,当时腾冲为珠宝翡翠的集散地,
玉雕及琥珀雕刻传统工艺已很发达。
据史书考证,在此之前的明永乐年间,1403年前后,明朝社会稳定,经济
繁荣,对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扩张。在此基础上明朝在正统年间大力开拓云南边
疆,对腾冲以西地区进行了历史上**规模的开拓,称“三征麓川”后,腾冲及以
西地区得以大力开发,并于公元1448年初建腾冲石城。
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腾冲时(1638~1639),腾冲已经是一座翡翠加工
业及各种贸易十分发达繁荣的城市了。在他的游记中已有详细记录,并称翡翠为
翠生石。
翡翠从明初被发现,直到清乾隆以后翡翠饰品进入宫廷前,翡翠饰物在云
南及西南各省流行了近四百年的时间,才成为皇室饰品走入富贵,到20世纪初
才逐步进入百姓家。从以上考证看,翡翠的发现、使用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。
但从我国历年考古发现方面来看,发现了自周朝以来不多见的翡翠饰物。
如周朝翡翠刀柄及翡翠坠,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发现的翡翠饰物以及清朝定陵
出土文物中的一未琢完的翡翠如意等。说明我国自周朝以来,社会生活中均有翡
翠饰物出现。但除定陵出土翡翠如意外,已发现的翡翠饰品所用材料,均不属缅
甸所产翡翠,极有可能为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所产,通过北方古丝绸之路过来,
以及日本产翡翠通过海上及朝鲜进入中国内地。从加工纹饰看为我国内地加工制
作而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