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,管辖帕岗翡翠产地的是缅北翡翠的聚集地孟拱城,它是通往缅甸八莫及中国腾冲的必经之地。孟拱距帕岗128公里,距曼德勒592公里,距密支那只有48公里,位于缅北翡翠产地之南德平原上。
孟拱是“滇省帆篱”封赠德土司城,历史上**个土司珊龙帕在公元1215年德元朝时,受封土司,管理翡翠产地帕岗及缅北广大地区。随着大批边民,军人及其家属以及当地富商、土司、头人移往孟拱,开发缅北地区。并随着对翡翠德逐步认识,把翡翠当成贡品是十分合情合理的事了。自元代开滇以来,翡翠逐渐为更多的所认识,故有“玉产云南”,“腾冲出璧玉”之说。1885年英军侵入缅甸后,将孟拱划入缅甸,故翡翠产于缅甸已成定论。
缅北地广人稀,生产原始落后,难于管理。由于英殖民者对翡翠的认识局限,管理不了复杂异常的玉石矿山,就采用包税办法,将矿山的税收采用招商投标的方式——“岗税”,一次三年,自负盈亏。税收按估价的10%抽取,当时中标者全为云南人。
抗日战争时期,通往印度(史迪威公路)及其他地区战略公路的修通,帕岗玉石产量逐渐增大,帕岗取代了孟拱,但由于日军占领了缅北使翡翠生产几乎停顿。
缅甸独立后,华人仍有翡翠开采权,产品经销国内外。1966年缅甸政府把玉石矿山收为国有,不再允许私人开采经营,从此翡翠产量大幅下降,但民间通过各种手段,大量玉石从陆路运往泰国及中国云南省。
帕岗城位于缅北山涧盆地中,沿雾露河两岸分布,两岸山丘上及河床两侧布满挖玉坑场。帕岗常往本地居民大约四万余人,多为中缅混血人种和克钦族(景颇族)。帕岗为历史上最早发现翡翠的地方,于明朝中期开采已具规模,在缅甸的旱季,外来淘玉的人可达三十万人之众。人人都想碰碰运气,品尝一夜暴富的滋味,以改变命运。
帕岗地区翡翠产量占整个缅甸产量的90%左右,年产量可达300吨~500吨,最高可突破1000吨,且质量**,产出各种翡翠品种,素有“翡翠之乡”的美名。市民大多采玉、制玉、卖玉及贩运玉石,服务性行业十分发达。
20世纪 90年代前,大多为人工开采,人挑、人背的人海战术。许多人为挖玉而亡,很多中小型玉矿老板破产。20世纪 90年代后,进行现代化开采。一座露天采场竟有几十台上百万人民币的挖掘机在运作,开采深度达100米以下。
雾露河之上,垂直井已挖到河床下150米。利润巨大。
|